千教网 > 医药 >
听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糖友猝然离世,内心沉痛不已。二十年前初诊糖尿病时,他如同今日许多患者一样:“感觉良好”时随意开药,血糖监测如同虚设,眼底、肾脏、心脏的定期筛查更是从未放在心上。直到胸痛如绞,急诊台上三枚支架植入心脏,警钟敲响却未能唤醒麻痹——烟酒照旧,血糖失控时才匆匆入院调整。视力模糊时,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到增殖期,激光灼痛了眼睛,尿液中蛋白的痕迹也悄然显现。他依旧选择回避系统的检查与治疗。三年后心脏支架再添两枚,心功能悄然减退,步履日渐沉重。两年前相遇时,血液透析已持续半年,生命活力明显流逝。最终,过早的猝死为这条轨迹画上句号。
这不仅是个人悲剧,更是无数类似患者的生命缩影:以“开药”代替管理,凭“感觉”判断病情,对隐匿的并发症风险视而不见。
漠视规范,驶入“并发症快车道”
甜蜜的毒药,无声的侵蚀: 持续高血糖如慢性毒药,静默损伤血管与神经。初期无痛无痒,却为心、脑、眼、肾、足等埋下毁灭性隐患。
“快车道”一旦启动,难以逆转:
心血管事件(心梗、心衰):血管堵塞硬化,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风险剧增,如案例中反复支架手术及最终猝死。
视网膜病变(失明):从微血管瘤到眼底出血、视网膜脱离,视力丧失风险骤升,案例中激光治疗仅能延缓而非逆转。
糖尿病肾病(肾衰竭):蛋白尿是早期信号,忽视则快速滑向尿毒症,血液透析成为生存必需,生活质量断崖式下降。
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足(截肢):麻木、疼痛、溃疡、感染,严重者面临截肢。
“感觉良好”是最大的陷阱:并发症进展悄无声息,症状明显时往往已至中晚期,治疗效果与预后大幅下降。案例中患者每次“亡羊补牢”,都为时已晚。
挣脱“感觉”陷阱,拥抱规范管理
血糖监测是指南针:规律监测空腹、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,真实反映控制情况,指导治疗调整。
定期并发症筛查是生命雷达:每年必查项目:
眼:眼底检查(防失明)
肾: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比值、血肌酐(防肾衰)
心:心电图、必要时心脏超声(防心梗心衰)
足:神经与血管检查(防截肢)
代谢指标:血脂、血压、尿酸(全面管理)
医患携手是稳固基石:与医生建立信任,定期复诊,共同制定个性化管理目标(血糖、血压、血脂等),理解药物作用与依从的重要性。
生活方式是根基:戒烟限酒、合理膳食(控制总热量、均衡营养)、规律运动、保持健康体重、充足睡眠、心理平衡。
体系之思:让规范之路更平坦
当前慢病管理体系与医保政策尚有提升空间:
医保激励应导向健康结果:将报销政策与规范检查、达标管理更紧密结合,对积极筛查、控制达标的患者给予更多支持,而非仅被动支付晚期并发症的巨额费用。避免“惩罚”规范检查,鼓励防患未然。
考核指标应以患者健康为中心:医疗机构考核应弱化单纯经济收入增长,强化血糖/血压等达标率、并发症筛查率、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等健康结果指标。
赋能基层,管理关口前移:强化社区医院在慢病日常管理、随访、教育中的作用,让规范管理更可及、更便捷。
“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”这位糖友用生命书写的教训沉重而清晰:糖尿病管理容不得丝毫侥幸。漠视规范,并发症的“快车道”必将启动,终点是残疾与早亡。
挣脱“感觉”的陷阱,拥抱监测与筛查的微光,用规范管理为自己铺就一条平稳、可控的生命之路。这既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,亦是对家人最长情的守护。莫待悲剧重演,方知健康可贵。从今日起,重拾对生命的郑重承诺,慢病每一步的规范管理,都是对未来的深情投资。
作者:齐林 北京燕化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
审核:王燕 北京燕化医院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
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- 上一篇:股票行情快报:迎驾贡酒(603198)7月29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709.27万元
- 下一篇:没有了
猜你喜欢
- 2025-07-31 一周快速减重 30%?这种极端饮食能“燃脂”,但不建议你尝试
- 2025-07-29 早期识别焦虑与抑郁:守护心理健康的第一步
- 2025-07-21 开车遇暴雨积水被困,应在车内等待救援?2025年6月科学领域流言榜来了→
- 2025-07-22 “医”说就懂丨腰痛界的“戏精”——腰三横突综合征的自白
- 2025-07-21 血脂高能不能吃蛋黄?脑心健康管理师给你答案
- 2025-07-18 AI化身“助手”,人类学习能力会变弱吗?
- 2025-07-15 隔夜凉拌菜引发全身“换血”,1毫克即可致命!
- 2025-07-12 油腻大叔控糖 60 天变型男,控糖真的这么管用吗
- 热点排行
- 热门推荐
- 热门ta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