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教网 > 健康 >
每年的3月7日是“中国疝气日”。这一日期取自“疝”字的谐音(3.7),旨在呼吁公众关注疝气这一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,普及科学防治知识,推动早诊早治,助力全民健康。
认识疝气:隐匿的健康威胁
疝气,俗称“小肠气”,是人体组织或器官通过薄弱点或孔隙移位至异常位置的疾病。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(省脑科医院)微创外科中心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小兵介绍,疝气的常见类型包括腹股沟疝(占75%以上)、脐疝、切口疝等。
患者体表可见突出包块,平卧时可能消失,但咳嗽、提重物时易复发,伴随胀痛感。若发生嵌顿(组织卡压),可能导致肠坏死、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。
据《中国疝疾病流行病学调查》显示,我国每年新增腹股沟疝患者约300万例,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达11.6%,但主动就诊率不足30%。许多患者误以为“不疼不治”“疝气能自愈”,导致病情延误。
早诊早治: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隐患
疝气无法自愈,手术是唯一根治手段,周小兵副主任医师表示,随着医学技术进步,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已成熟应用,患者术后1-2天即可出院,复发率低于1%。而拖延治疗可能引发肠管坏死等急症,手术风险及费用将大幅增加。
因此周小兵副主任医师建议,若发现腹股沟、肚脐或术后切口处出现可复性包块,应及时到普外科或疝专科就诊。高龄、慢性咳嗽、便秘、前列腺增生等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。
科学防治:从生活细节做起
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(省脑科医院)微创外科中心普外科主任肖广发建议,预防疝气需从源头减少腹压增高因素:
1、控制体重,避免肥胖增加腹腔压力;
2、戒烟,降低慢性咳嗽风险;
3、均衡饮食,预防便秘及前列腺疾病;
4、科学锻炼,增强腹壁肌肉,但避免突然负重。
对于已确诊的轻症患者,需避免剧烈运动,但切勿依赖疝气带等保守疗法,以免延误手术时机。提升疝气知晓率,就是挽救生命,肖广发主任呼吁,全社会关注中老年、儿童及术后患者的疝病风险,让“隐形”疾病无处藏身。
湖南医聊特约作者: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(省脑科医院)微创外科中心普外科 周小兵
关注@湖南医聊,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!
(编辑YT)
- 上一篇:我这小东西,让你很“哇—噻”!
- 下一篇:没有了
猜你喜欢
- 2025-03-03 我这小东西,让你很“哇—噻”!
- 2025-02-27 身体密码 闻不到苹果味或是大病
- 2025-02-24 哪些家常菜能有效预防
- 2025-02-19 吃食物也要讲究顺序 吃乱了有大害
- 2025-02-19 红糖姜水对女人的保健作用
- 2025-02-16 做一次腹部彩超,身体会“吃”进去多少辐射?
- 2025-02-13 健康减肥的早餐饮食原则
- 2025-02-12 男性朋友预防的七种方法
- 热点排行
- 热门推荐
- 热门tag